Tuesday, December 30, 2008

读书会 Reading Club


敬致各位读者:
P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this notice will be posted out very soon. Stay tune^^

欢迎各位(初次来 / 再次回)到敦大。有鉴于面对外在与内在各个因素的驱使下,读书会将借此欢迎各位踊跃参与。盼望这一个学期将会进行得尽善尽美,更趋成熟。故此,本文将说明a) 读书会的初衷以及目的;b) 有关读书会的一些细节;c) 参与或加入读书会的方法。

A) 读书会的初衷与目的
为了让大家对于此读书会的发起的缘由及目的有所了解,我们将分开两个部分来谈论。前者将会说明我们是基于什么情况、处境下而开始此次读书会;后者将说明这读书会的目的,亦即是我们希望透过读书会达到的目标和读书会本身所能够达到的。读书会的初衷可以由很多不同的层面或角度去剖析,然而这里我将约略提一提重点。(或许我们下一次可以花更长的篇幅谈一谈)

(1) 读书会的缘由可大约分为内外因素,我们先谈外在因素。当全球化已成为人人口中的口头禅时,“全球化下的挑战“自不能例外于各个学科中学者们的嘴里。每一个领域似乎都意识到这样一个框架下的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更大的。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他的书名中(The Age of Turbulence)亦透露出这份隐忧。我们面对的挑战不一定是本土的,因为现实的环境下还有许多人,和我们一样,寻索着同样的东西。大家可以拿着同样的文凭,却不一定有同等的遭遇。问题在于我们具备了什么条件,或者彼此间存在着什么差异。这个我们必须去思考。

说白了,我们可以直接谈谈职场上的境遇,虽然它不尽然是事情的全部。职场的挑战可以全球化下的竞争,也可以生发在本土内的竞争(如:不同大学的毕业生)。现今的经济萧条时期,我们面对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尤其显著。当我们看见今日许多员工被裁退时,或否让我们想想下一轮周期的换上的主角又会是谁呢?据报道,美国有许多有份参与“裁员进行曲“的员工纷纷寻求转业,期许着在另一片天空开展未来。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具备迎接未来各种可能性的条件。这一点值得去思考。

2008年全球最瞩目的新闻是经济萧条;美国可以是经济萧条与希望的选举;我国则是308带来的震撼。我们知道历史的进程里皆有很多里程碑。308可以和513并列为独立后的两大重要的里程碑 。国家、社会在各个领域都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前路漫漫兮,焉有人能言明、预知?我们既在历史的关口引颈期待,也在直接或间接中有份参与形塑她的将来。问题是我们准备好来参与其中百味杂陈的过程了吗?这一点我们必须去思考。

相对于外在因素的被动性(之所以被动乃因你和我可以选择逃避面对它所展现的问题),内在因素更激励了我们看见她的重要性。不知道你对大学生这种身份有什么期许、臆想?或许你没有,但他人或许有。龙应台写了篇幼稚园大学挑战我们,也可说成是他对大学生的期许。若您说成为大学生并不须要任何有关身份的期许,那我想请您再想一想,如果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你还在这里呢?问题是如果大学生不过多一纸文凭,那么又何苦呢?反观古今的大学无不令人看见其中的不同。我们是不是太专科了呢?以致其他学科都是“无关我事”。跨科学习会否提供你更广的视野,前路多元的可能性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当外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时,身置于既贫庸又处处显得缺乏通识教育的制度、氛围下的你和我,我们又拿出了什么努力呢?内涵的充实呢?这一些我们应当再想一想。

(2) 读书会的目的并非万能丹来逐一击破、解答以上处境中的问题。相反的,这是一个对处境中的问题的回应。她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交流的平台、自我提升的地方。此外,读书会的成立也不是另一个社团或组织的兴起。我们或许会有简单的组织形式却不着重之。她不隶属于任何团体的承办,我想若说她是属于所有参与者的则是无可厚非的。如此简短描述,是以诚述之。

B) 读书会的细节
1. 书籍性质:有鉴于本大专主要课程为科学类(尤以工程系为主),故书籍特别选择其他学科;共分为文学,社会科学两类。以下为今次所选的书籍:

a. 文学类:《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写《小王子》时,自己为小说画了插图。插画拙扑稚气,梦境迷幻。法语版《小王子》1943年在美国出版。评论界和读者对这本书感到意外。一直写飞机的圣埃克苏佩里这次写了一篇童话!童话往往是大人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而《小王子》是把故事讲给大人听。那几句不无幽默的献词是理解这本书的钥匙。随着岁月的推移,《小王子》的寓意在严酷的现实中愈来愈明显。茫茫宇宙中,目前知道只有一个星球住着人,也只有一个人类文明,人的感情也全部倾注在这个星球上。在这个孤单、桀骜不驯的地球上,人既坚强而又脆弱,文明既可长存又易毁灭,这取决于人的智慧。这部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小作品又像预言似的提出,物质丰富弥补不了精神匮乏,人不能忘记精神实体。几十年后《小王子》在全世界成为大人、小孩、东方人、西方人都爱读的作品。 资源—网站--

b. 社会科学:《单向度人》

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此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被称为西方6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摘录于--豆瓣网站--


2. 时间:
• 还有待参加者共同商榷。
• 第一次见面时间将在下星期进行(也许是星期三或周末)
• 尽请跟进第一次见面时间。
3. 地点:
• 优先考虑宁静适合讨论的地方。
• 第一次将在图书馆进行。
4. 语言;
• 目前暂定中文为主;
• 英语尚在考量中。若有需求则会用英语。
5. 参加条件:诚意邀请所有愿意共同学习者。虽来者不拒,但长期的委身更佳。

C) 参加读书会
您只需要电邮联络(wenyiuthm@hotmail.com)或者在意见箱(blog’s comment)留下:
1. 姓名
2. 电邮址 – Email address
3. 手机号码
4. 书籍的性质(请注明,如:文学或者社会科学)

P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this notice will be posted out very soon. Stay tune^^

Sunday, December 28, 2008

[文学]酱缸文化


本文是柏杨于一九八一年八月十六日在美国纽约孔子大厦的讲辞。

  今天主席给我的题目是“中国人与酱缸”,如果这是一个学术讨论会,我们就要先提出来,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酱缸?我想我不再提出来了,因为这是一个画蛇添足的事情。世界上往往有一种现象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如果把它加一个定义的话,这事的内容和形式却模糊了,反而不容易了解真相,在这种情况之下,讨论不容易开始。
  记得一个故事,一个人问一位得道的高僧———佛教认为人是有轮回转生的,说:“我现在的生命既是上辈子的转生,我能不能知道我上辈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既是下辈子又要转生,能不能告诉我下辈子又会转生什么样的人?”这位得道高僧告诉他四句话:“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假定你这辈子过的是很快乐的生活,你前辈子一定是个正直宽厚的人;假定你这辈子有无穷的灾难,这说明你上辈子一定做了恶事。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座的先生小姐,如果是佛教徒的话,一定很容易接受,如果不是佛教徒的话,当然不认为有前生后世,但请你在哲理上观察这段答问。

  1. 中国文化
我的意思是,这故事使我们联想到中国文化。在座各位,不管是哪一个国籍的人,大多数都有中国血统,这个血统不是任何方法可以改变的。不高兴是如此,高兴也是如此。我们所指的中国人是广义的,并不专指某一个特定地区,而只指血统。
  中国人近两百年来,一直有个盼望,盼望我们的国家强大,盼望我们的民族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但是,多少年以来,我们一直衰弱,我们一直受到外人的歧视,原因在什么地方?当然我们自己要负责任。但是,从文化上追寻的话,就会想到刚才所说的那个故事,为什么我们到今天,国家还不强大?人民还受这么多灾难?从无权无势的小民,到有权有势的权贵,大家方向都是一样的,都有相同的深切盼望,也有相同的深切沮丧。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向我们说:“国家的希望在你们身上。”但是我们现在呢?轮到向青年一代说了:“你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这样一代一代把责任推下去,推到什么时候?海外的中国人,对这个问题更加敏感,也盼望得更为殷勤。今天我们国家遭到这样的苦难,除了我们自己未能尽到责任以外,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包袱是很沉重的,这正是所谓前生因,今世果。
  前天我在波士顿博物馆,看到里面陈列着我们祖母时代的缠足的鞋子。我亲身的经验是,像我这样年纪的妇女,在她们那时候都是缠足的,现在你们年轻人听来简直难以想像。为什么我们文化之中,会产生这种残酷的东西?竟有半数的中国人受到这种迫害,把双脚裹成残废,甚至骨折,皮肉腐烂,不能行动。而在我们历史上,竟长达一千年之久。我们文化之中,竟有这种野蛮部分?而更允许它保留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人说它违背自然,有害健康,反而大多数男人还认为缠小脚是值得赞美的。而对男人的迫害呢?就是宦官。根据历史记载,宋王朝以前,但凡有钱有权人家,都可自己阉割奴仆。这种事情一直到十一世纪,也就是宋王朝开始后,才被禁止。这种情形,正说明我们文化里有许多不合理性的成分。而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合理性的成分,已到了不能控制的程度。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2. 酱缸文化
说到酱缸,也许年轻朋友不能了解。我是生长在北方的,我们家乡就有很多这种东西,我不能确切知道它是用什么原料做的,但各位在中国饭馆吃烤鸭的那种作料就是酱。酱是不畅通的,不像黄河之水天上来那样澎湃。
  由此死水不畅,再加上蒸发,使沉淀的浓度加重加厚。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所谓前生因,就是这样。
  中国文化中最能代表这种特色的是“官场”。过去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就在做官。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场”,是由科举制度形成,一旦读书人进入官场之后,就与民间成为对立状态。那个制度之下的读书人,惟一的追求目的,就是做官,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做官,做了官就有美女和金钱。从前人说,行行出状元,其实除了读书人里有状元,其他人仍是不值一文的工匠。那时候对其他阶层的人,有很多制度,不能穿某种衣服,不能乘某种车子。封建社会一切都以做官的人的利益为前提。封建社会控制中国这么久,发生这么大的影响和力量,在经济上的变化比较小,在政治上却使我们长期处在酱缸文化之中,特征之一就是以官的标准为标准,以官的利益为利益,使我们的酱缸文化更加深、更加浓。
  在这种长期酱在缸底的情形下,使我们中国人变得自私、猜忌。我虽然来美国只是短期旅行,但就我所看到的现象,觉得美国人比较友善,比较快乐,经常有笑容。我曾在中国朋友家里看到他们的孩子,虽然很快乐,却很少笑,是不是我们中国人面部肌肉构造不一样?还是我们这个民族太阴沉?
  由于民族的缺乏朝气,我们有没有想到,造成这样的性格,我们自己应该负起责任?中国人的人际之间,互相倾轧,绝不合作。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日本侦探长训练他的探员,要求他属下看到每一个人,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盗贼。这种心理状态用于训练刑事警察是好的,但是中国人心里却普遍地有这种类似情况:对方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好处?形成彼此间的疑惧,这种疑惧使中国人变成一盘散沙。
  我们是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有资源,有人口,八亿或者十亿,能够同心协力的话,我们在亚洲的情况,哪里会不及日本?
  由于长期的专制封建社会制度的斫丧,中国人在这个酱缸里酱得太久,我们的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酱缸的污染,跳不出酱缸的范围。年代久远下来,使我们多数人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气,一切事情只凭情绪和直觉反应,而再不能思考。一切行为价值,都以酱缸里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为标准。因此,没有是非曲直,没有对错黑白。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事物的认识,很少去进一步地了解分析。在长久的因循敷衍下,终于来了一次总的报应,那就是“鸦片战争”。

3. 文化的冲击
  鸦片战争是外来文化横的切入,对中国人来说,固然是一次“国耻纪念”,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未尝不是一次大的觉醒。日本对一些事情的观察,跟我们似乎不同。十八世纪时,美国曾经击沉了日本两条船,使日本打开门户,日本人认为这件事给他们很大的益处,他们把一种耻辱,当做一种精神的激发。
  事实上,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现在会是一种什么情况?至少在座的各位,说不定头上还留着一根辫子,女人还缠着小脚,大家还穿着长袍马褂,陆上坐两人小轿,水上乘小舢板。如果鸦片战争提早到三百年前发生,也许中国改变得更早一些,再往前推到一千年前发生的话,整个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认为这个“国耻纪念”,实际上是对我们酱缸文化的强大冲击,没有这一次冲击,中国人还一直深深地酱在酱缸底层,最后可能将窒息而死。
  鸦片战争是一个外来文化横的切入。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对古老的中国来说,应该是越早切入越好。这个大的冲击,无疑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严厉挑战,它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物质文明,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精神文明。
  所谓物质文明,像西方现代化的飞机、大炮、汽车、地下铁等等,我们中国人忽然看到外面有这样的新世界,有那么多东西和我们不一样,使我们对物质文明重新有一种认识。再说到精神文明,西方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也给我们许多新的观念和启示。过去我们不知道有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这一切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产品。
  以前中国人虽有一句话,说“人命关天”,其实,人命关不关天,看发生在谁身上?如果说发生在我身上,我要打死一个人的话,当然关天。但如果凶手是有权势的人,人命又算得什么?所以还是要看这关系到谁的问题。古圣人还有一句话,说“民为贵,君为轻”,这不过是一种理想,在中国从没有实现过。以前的封建时代,一个王朝完了,换另一个王朝,制度并没有改变。把前朝推翻,建立了新朝,惟一表示他不同于旧王朝的,就是烧房子,把前朝盖的皇宫宝殿烧掉,自己再造新的,以示和前朝不同。他们烧前朝房子的理由,是说前朝行的是暴政,自己行的是仁政,所以“仁政”要烧“暴政”的房子。如此一代一代下来,并不能在政治思想上有任何新的建树,而只以烧房子来表示不同。这使我们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几千年竟没有留下来几栋古老建筑。
  中国政治思想体系中,也有一些理想的东西,是接近西方的,例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话,但这也不过只是一种希望和幻想罢了。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王子犯法绝对不会和庶民同罪的,中国人向来不知道民主、自由、法治这回事,虽然以前有人说,我们也有自由,可以骂皇帝,但我们的自由极为有限,在统治者所允许的范围内,有那么一点点自由。人民或许可以骂皇帝,但得偷偷地背地里骂。自由的范围很狭小,当然可以有胡思乱想的自由,但是民主、法治等等观念,却完全没有。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当然,我们在感情上也不得不这样认为,否则就难以活下去了。但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伟大的民族,就是盎格鲁撒克逊。这个民族为世界文明建立了钢架,像他们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和司法独立、司法陪审制度等等,为人类社会,建立了一个良好结构,这是它对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西方社会能够在政治上走向合理公平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再浪费的选举,总比杀人如山、血流成河要好。对于西方一些好的东西,我们必须有接受的勇气。有人说西方的选举不是选举人才,是在选举钱,而这种钱不是一般人所可以负担得起的,即使这样,浪费金钱,也比浪费人头要好。
  一切好的东西,都要靠我们自己争取,不会像上帝伊甸园一样,什么都已经安排好了。中国人因为长期生活在酱缸之中,日子久了,自然产生一种苟且心理,一面是自大炫耀,另一面又是自卑自私。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忘记了影片的名字,一个贵妇人,她某一面是美丽、华贵,被人崇拜,另一面却是荒淫、无耻、下流,她不能把这双重人格统一起来,后来心理医生终于使她面对现实,她只好自杀。我们检讨自己病历的时候,是不是敢面对现实?用健康的心理,来处理我们自己的毛病?
  我们应该学会反省,中国人往往不习惯于理智反省,而习惯于情绪的反省。例如夫妻吵架,丈夫对太太说,你对我不好。太太把菜往桌上一掼,说:“我怎么对你不好?我对你不好,还做菜给你吃?”这动作就是一种不友善的表示,这样的反省,还不如不反省。
  自从西方文化切入以后,中国在政治思想上固然起了变化,在道德观念上也起了变化。以前,丈夫打老婆是家常便饭,现在你要打一下,试试看!年轻朋友很幸运的是,传统之中一些堕落的文化,已被淘汰了不少,不但在政治上道德上如此,在所有文化领域中,如艺术、诗歌、文学、戏剧、舞蹈,都起了变化和受到影响。
  一说起西洋文化、西洋文明,准有人扣帽子,说“崇洋媚外”。我认为崇洋有什么不可以?人家的礼义确实好过我们的粗野,人家的枪炮确实好过我们的弓箭。如果朋友之中,学问道德种种比自己好,为什么不可以崇拜他?中国人没有赞美别人的勇气,却有打击别人的勇气。由于我们的酱缸文化博大精深,遂使中国人“橘逾淮则枳”。橘子在原来的地方种植生长出来,又大又甜,但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去,却变成又小又酸了,这是水土不服。我有一位朋友,他就是在我坐牢的十年中,一直营救我的孙观汉先生,他曾将山东省大白菜种子,带到匹兹堡来种,但种出来的菜,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可是日本人就有一种本事,学什么,像什么,而中国人却学什么,不像什么。日本人这种精神了不起,他可以学人家的优点,学得一模一样。中国人只会找出借口,用“不合国情”做挡箭牌,使我们有很好的拒绝理由。甲午战前,日本人到中国海军参观,看见我们的士兵把衣服晒在大炮上面,就确定这种军队不能作战。我们根本不打算建立现代化观念,把一切我们不想做的事,包括把晒在大炮上的衣服拿开,也都推说“不合国情”。
  像台北的交通问题,原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多少年来,却一直解决不了。我想如果对违规的人施以“重罚”,几次下来也就好了。但有人提出来应该要教导他们“礼让”,认为礼让才适合我们国情。我们已经礼让得太久了,被坑得太深了,还要再礼让到什么时候?我们设了一个行人穿越马路时的“斑马线”,“斑马线”本来是保护行人的,结果很多人葬身在“斑马线”上。我有个朋友在台北开车时横冲直撞,到美国来后常常接到罚单,罚得他头昏眼花,不得不提高注意。就像交通规则,这么简单的事,中国也有,可是立刻扭曲。一说起别国的长处,就有人号叫说“崇洋媚外”。事实上,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他们有好的,我们就应该学;他们不好的,就不应该学,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4. 酱缸文化下的中国人
  有位美国人写过一本书《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并没有人说这位教授崇洋媚外。由此可知,酱缸文化太深太浓,已使中国人丧失了消化吸收的能力,只一味沉湎在自己的情绪之中。一位朋友开车时往往突然地按一下喇叭,我问他为什么,他开玩笑说:“表示我不忘本呀!”我们希望我们有充足的智能认清我们的缺点,产生思考的一代,能够有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的酱缸变淡、变薄,甚至变成一坛清水,或一片汪洋。
  中国人非常情绪化,主观理念很强,对事情的认识总是以我们所看见的表象作为判断标准。我们要养成看事情全面的、整体的概念。很多事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掘,就比从一个角度探讨要完全。两点之间的直线最短,这是物理学上的;在人生历程上,最短距离往往是曲线的。所以成为一个够格的鉴赏家,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鉴赏能力的社有鉴赏能力的社会,才能提高人们对事物好坏的分辨。以前我曾看见过老戏剧家姜妙香的表演,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脸上皱纹纵横,简直不堪入目。可是,这对他艺术的成就,没有影响。当他唱《小放牛》的时候,你完全忘了他苍老的形象。大家有鉴赏分辨的能力之后,邪恶才会敛迹。好像我柏杨的画和凡•高的画放在一起,没有人能够分别,反而说:“柏杨的画和凡•高的画一样!”那么,真正的艺术家受到很大的打击,社会上也就永远没有够水准的艺术作品。
  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中国人包容的胸襟不够,心眼很小。前天我在肯尼迪机场搭飞机,在机上小睡了一个钟头,醒来后飞机仍没有开,打听之下,才知道他们在闹罢工。我惊异地发现,旅客秩序很好,大家谈笑自如,这如果发生在我们国家,情形可能就不一样了。旅客准跑去争吵:“怎么还不起飞?怎么样?难道吃不饱?闹什么罢工?罢工你还卖票?”他们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是领航员,说不定我也参加罢工。从这里面也可以看见所谓大国民的气度,美国这个国家的包容性很大,它不但包容这么多肤色和种族,还包容了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风俗习惯,甚至包容了我们中国人的粗野。
  这种风度说明一个大国的包容性,像里根和卡特在电视上辩论的时候,彼此之间各人发表政见,并没有做出粗野攻击。里根并没说,你做了几年总统,只知道任用私人!卡特也没有说,你没有从政经验,这个国家你治理得好呀?双方都表现了极好的风度,这就是高度的民主品质。

5. 结语
  我对政治没有兴趣,也不特别鼓励大家都参与政治,但如果有兴趣参与,就应该参与,因为政治是太重要了。不管你是干什么的,一条法律颁布下来,不但金钱没有保障,连自由、生命也没有保障。
  但我们不必人人参与,只要有鉴赏的能力,也是一样。这种鉴赏,不但在政治、文学、艺术上,即使是绘画吧,鉴赏的水准也决定一切。那些不够格的,像我柏杨,就得藏拙,只敢偷偷地画,不敢拿出来,否则别人一眼看出来高下,会说:“你这是画什么玩意儿?怎么还敢教人看?”有了真正鉴赏的能力,社会上才有好坏标准,才不至于什么事都可打个马虎眼儿,大家胡混,酱在那里,清浊不分,高下不分,阻碍我们的发展和进步。
我的这些意见,是我个人的感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还请各位指教,并且非常感谢各位。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活动]邓文村:国民团结繁荣象征



[文化,艺术及文物部副部长邓文村(中间)]

---------------------------------------------------------------------------------------------
(峇株巴辖13日讯)马来西亚团结、艺术文化与文物部副部长邓文村表示民族的团结就是国家繁荣的象征,但是却还有很多人不清楚国民团结的重要性。

他说,团结其实就是国家的基石,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语文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但是其实文化也是我们的灵魂。[国民的团结就好比人的身体健康,我们不能要等到病入膏肓才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敦胡先翁大学团结社,旗下的中华文化小组举办的文化晚会特邀马来西亚团结、艺术文化与文物部副部长邓文村出席盛会。当晚受邀出席的嘉宾包括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代表,福建会馆代表与青年促进团等。该晚会成功吸引约三百余名的学生参与,而甫于今年刚入学的新生更是大力支持。这项活是在敦胡先翁大学冷气大礼堂举办的。

邓氏对此项活动表示赞扬,[这是一个让多元种族的大专生们共聚的平台],邓氏套用了“不相识,所以不相爱”来表示各族间对文化的认知。[通过文化,可以让人们各自了解族群的习性,这有助于避免误解,减少猜疑,形成更和谐的社会]。此外,通过一些诸如马来人,印度人,卡达山人等的文化活动,有助于促进国家团结的。

邓氏在致词时,谈及这里是他出生的已久的家乡,此次到来顺道见见家乡,现场的观众马上回以热烈的掌声。

大会策划人李显威在致词时表示,[学生应该在学业与活动方面取得平衡,要学习如何沟通,提升本身的软性技巧]。


《东方日报 南马 AS5 2008年10月13日》

[活动]敦大迎新晚会



象征着新的一年,新的气息,也是为了配合新生的到来,而特别举办的迎新晚会。此项活动不但是为了欢迎新生们初来到大学的晚会,也是敦大在届第二年生们的传统活动。每个校园都因环境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习俗和传统。像往年一样,在届的第二年生费尽力气,耗费精神,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就是成功的吸引了一百余人的与。

除此之外,筹委会为了让新生可以更加认识峇株巴辖这个社区,特选海景宴宾楼为迎新晚会地点。虽然,从敦胡先翁大学来到该地点,需耗时半小时,但用心良苦的筹委会们还是克服了难题,特别租用巴士把一百多位参与的新生载到该地。

  迎新晚会当晚也是080808的美妙日子,而在这么吉祥的日子里,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所谓好事成双。当晚主要活动是让新生们展现才艺,除此之外,一些团康活动也让新生们与筹委会更加的贴近。

  筹委会主席杨志恒(土木工程系第二年生)表示,希望这个晚会能让在座的每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也希望在来年的日子里,能让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传承下去。当晚晚会在喜乐、开心和一些离伤的底下结束。

《资料来源:东方日报 南马 AS13 2008年9月1日》

[活动]菩提缘生活营



敦胡先翁大学佛学会,又名菩提缘,成立至今已迈入了第八年,其成立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能让大专生能接触佛法,学习佛陀的精神。而敦胡先翁大学佛学会也是由峇株巴辖佛学会Sumana大师父(Bhante Sumana)带领下而成立的,Sumana师父也是菩提缘的导师。

介于七月份是敦胡先翁大学的迎新月,菩提缘特此举办第八届佛学营给新生们参与。营会主要目的不但是让新生们对佛法产生兴趣,在同时间也让新生们有个互动,增进彼此的感情,也学习互相体谅和包容。筹委会是由一众第二年生至第四年生组成,体现出组织团结的精神。

生活营营长郑家敬(电子工程系第三年生)在营会开幕时表示希望通过这个佛学营能让各位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借此提供让大家听闻佛法的机会,然后把所学习的佛法(学习的)用在日常生活。

Sumana师父也在开幕词中说,[世界上很多问题发生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坦诚,要互相尊重],大师也在讲词里强调佛法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所以要活学活用,而经文也是一样是讲给活人听的。

  菩提缘历时三天两夜,从8月1日至8月3日,共有三十多位营员参与。这个活动是在峇株巴辖佛学会所举办的。

《资料来源:璨聚第二期》

[活动]华辩友谊赛(工大vs敦大)



[敦大与工大辩手合照]

为了提升与增进各大专的联系,敦大华文辩论社与工大(UTM)特别举办了一场华文辩论友谊赛。

题目:

正方(工):在现今民主社会底下,民选议员跳槽违背人民的委托。
反方(敦):在现今民主社会底下,民选议员跳槽没有违背人民的委托。

地点:工艺大学校内课室

时间:2008年9月20日

[活动]敦胡先翁大学 慈青茶会



(芭株芭辖19日讯)敦胡先翁大学慈青茶会于七月十九日晚上八点正在巴力拉惹光南华小举行。这个活动是由佛教慈济基金会芭株芭辖联络点与敦胡先翁大学慈青成员共同举办。由于本月是敦胡先翁大学迎接新生的月份,为此,活动主要公开给于刚踏入大学门槛的新生。敦大慈青茶会吸引了46名来自不同院系的新生,其中包括土木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与科技管理等。

敦大慈青茶会的节目行程主要环绕在于慈善,助人与关怀社会。这项活动是极具人道主义的一项活动。主办单位透过分享,电影观赏会等,让学生们对社会的阴暗一面抱着希望的一面曙光。通过了电影分享,学生们知道了慈济志工如何在重灾区,诸如遭受风灾侵袭的缅甸,如何协助赈灾与发放物品与粮食。而慈济方面是强调任何赈灾物品与粮食是直接到达灾难受害者手里,因此慈济方面有自己的志工团,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这个团队。

在另一个电影观赏会中,叙述了一名肾友的痛苦经历,也因为慈济单位的帮忙而摆脱困境。这个故事让长期活在安逸生活的学生们,知道原来这社会上是有这么悲伤与不公平的事,也让学生们重新用另一个角度去观看世界。主办单位透过每一个环节的分享,让学生与主办单位有一个互动。在学生们抒发情感的同时,也鼓励学生以独立思考方式来找寻答案。此外,活动中也提到了环保,人们对垃圾的深思与谁应该对垃圾的负责等。

敦胡先翁大学慈青联络人刘芷欣(土木工程系第四年生)表示希望通过此项活动能让慈济走入校园,感染更多的大专生,来为这个社会付出小小的贡献。刘芷欣同学呼吁更多大专生来加入慈济单位,来帮助有需要帮忙的人。

《资料来源:东方日报 南马A35 2008年8月5日》

[大学]马来西亚 敦胡先翁大学简介



马来西亚敦胡先大学历史可追溯到1993年9月16日,当时的大学还是一所职员训练工艺学院中心(Pusat Latihan Staf Politeknik (PLSP))。而这所学院的最主要是训练和培育一些有能力和知识的教职人员,以应付在国内拥有各工程领域的工艺学院。这所中心是由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niversity Teknologi Malaysia (UTM))和马来西亚教育局于1993年6月28日通过签署谅解协议(memorandum persefahaman)下实行。

作为奖励一所在国内教育局里享有盛名的科技和工艺中心,尤其是在关注在人力资源的发展诸如国内的科技。为此,这所中心在成立的第三年里,译名为敦胡先翁科技学院(Institut Teknologi Tun Hussein Onn (ITTHO))。而我国第三任首相家乡介于此,为此特以尊贵的首相命名。而这个译名是由当时的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于1996年4月12日完成。

在2000年9月27日,我国内阁同意把敦胡先翁科技学院提升为一所本地大学,也就是以马来西亚敦胡先翁科技学院大学为名(Kolej Universiti Institut Teknologi Tun Hussein Onn Malaysia (KUiTTHO))。这个历史的见证是由当时的教育部长拿督斯里慕沙于2000年9月30日完成。紧接着接下来的六年,内阁会议于2006年9月27日正式通过把马来西亚敦胡先翁科技学院大学译名为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Universiti Tun Hussein Onn Malaysia (UTHM))。

2007年2月1日的这一天,是属于全体大学成员的一个神圣日子。我国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慕达法(Datuk Mustapa bin Mohamede)正式宣布学院大学的译名。一个隆重的宣布仪式在2007年3月2日由我国第三任首相之子,拿督希山慕丁隆重开幕。

而这所大学的存在不但教育广大的学子,而也同时带旺整个区域。巴力拉惹这个地方,因为大学的原因,而使到整个区域显著地发展。大学大约拥有6千余名学生,六个院系,以及一个主校和分校等。未来几年,大学还会在广充。

《资料来源:璨聚创刊号》

Tuesday, December 9, 2008

[节庆]圣诞快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2LmlidHdoQ

Friday, December 5, 2008

[图鉴]水乡大学?

在12月4日下午的一场滂沱大雨,让大学门口变成大学版威尼斯。

Wednesday, December 3, 2008

[通告]璨聚学生刊物发行了!!!


大学第一份学生刊物!!!
多多支持!!
谢谢!

Monday, December 1, 2008

[大学]璨聚家族祝贺敦大新任校长


敦胡先翁大学(University Tun Hussein Onn Malaysia)在历经了五个月的行政空窗期(自2008年6月1日起),为此,校长的行政事务则由副校长(学术与国际)哈欣教授身兼二职,暂代校长一职。随着新任校长拿督莫哈末诺教授的到来,也让各方对校长人选疑虑而给了实际的答案。


2008年10月16日,拿督莫哈末诺教授就任敦胡先翁大学为期两年。他也是沙巴大学的前任校长。现年56岁的拿督莫哈末诺教授出生于富庶的州属—柔佛,持有“Ijazah Doktor Falsafah dari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London dalam bidang Fizik”。教授于1998年就任沙巴大学副校长(学生事务处),直到2005年才升任为沙巴大学校长。


敦胡先翁大学全体成员,尤其是大专生们对拿督莫哈末诺教授致以万二分的敬意。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拿督莫哈末诺教授能承接上一任校长拿督依斯迈教授,继续为敦胡先大学改革和维新,让敦胡先翁大学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学。


(资料来源:http://promahasiswauthm.blogspot.com/2008/10/sukacita-dimaklumkan-naib-canselor-uthm.html)